乡约天尚|乡村振兴何以兴旺——解码天尚集团乡村振兴
2024-02-2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标志着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与重大历史答卷。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振兴乡村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与压舱石从历史发展逻辑来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导向,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设农业强国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战略目标与根基所在。我们研究乡村振兴,创建乡村共富共同体不是要因守传统和维持现状,而是要树立对乡村的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实践。乡村的发展、变迁有其自然规律,天尚集团所做的工作在于发现村落演变的轨迹,遵循乡村价值体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充分吸收现代文明因为,现代与传统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它们完全可以在乡村这个节点上实现聚焦和融合。那么,什么样的乡村才能有助于实现振兴?当然是适合产业发展的乡村、有文化的乡村、生态宜居的和谐乡村、有效治理的乡村、方便村民生活的乡村,这里主要就生产文化生态宜居三个方面强调乡村对其目标实现的重要性进行解读

安吉县余村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春夏秋冬,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常年远山青翠,近水碧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口矗立的高高石碑上,10个红色字样依然醒目,喜迎八方来客。

图丨安吉余村(图源“乡村集结号”)

余村,位于湖州市安吉县,2005年“两山”理念提出后,余村从“采石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关停矿山、工厂,开始坚定地走乡村旅游产业的道路,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如今,余村已完全实现了从过去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到现在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转变,并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图丨安吉余村绿道三期(天尚集团作品)

绿水青山迎来新“村民”,共同富裕也写下新注脚。2022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4863元。2023年初,余村年终股金分红大会向村民发放206万元,人均领取分红近2000元。

德清县东衡村

近年来,德清乡村作为艺术空间田野化为画布和舞台以唤醒乡村文化之美,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让“艺术乡建”融入村民生活?艺术如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每个村子自然禀赋、文化特色不尽相同,如何找到“艺术乡建”的内生动力?

图丨德清县东衡村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的东衡村是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这个村庄积极寻找产业致富的发展路子,带领村集体经济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东衡村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南朝时出过著名史学家沈约,南宋期间,出过四位尚书。自宋至清,出过十一位进士。元朝大画家赵孟頫和他的夫人管道昇,曾居住在村内,死后归葬于此。明万历《湖州府志》记载:“赵孟頫墓在德清县北东衡里”。赵孟頫《怀德清别业》诗中“阳林堂下百株梅,傲雪凌寒次第开”提及的阳林堂就位于东衡村。东衡村因赵孟頫故里而尤其闻名。村内现有龙洞山、千秋晚眺、元代赵孟頫墓等。2013年3月,赵孟頫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图丨赵孟頫墓地(图源“浙江文物”)

东衡村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占全国钢琴产量七分之一的“洛舍钢琴”发祥地。近年来,东衡村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重要抓手,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模式,做实“”五篇文章,加快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图丨德清县东衡村(图源“一逸现场教学”)

东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先的100万元到现在的3000余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千年古村落、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3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2000年左右的东衡村曾以采矿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兴起木皮加工厂和家庭式钢琴企业,全村产业分散、环境污染严重,村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010年,东衡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18家矿山全部关停,针对残留下来的3000余亩废弃矿地,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居则居”原则,打造工业平台、连片水田和矿地村庄。2012年,东衡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以“孟頫故里书画圣地文化东衡”为理念,结合东衡村特有文化资源,以中心村集聚新老结合,完美打造东衡村“六个一:一村即中心村;一堂即文化礼堂;一楼即中国农民藏书第一楼;一墓即赵孟頫墓地;一馆即和美乡风馆(非遗馆);一业即钢琴产业。2019年,东衡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致小村建设。

图丨德清县东衡村

进入新时代,东衡村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创建全国农村产村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打造农业观光园、钢琴产业“众创园”和“文创园”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并于2019年创建旅游景区村庄。

图丨施特劳斯钢琴厂(图源“一逸现场教学”)

东衡村是书画宗师赵孟頫与其妻管道昇的隐居地,近年来该村结合孟頫文化和钢琴文化,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农业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游与乡村度假游、孟頫文化游、钢琴体验游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同时,东衡村依托赵孟頫、管道昇纪念馆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钢琴小镇”,创建3A级景区村庄,全力发展美丽经济;以文化研学、“大牌”创意空间、艺术品创作等为主要功能,重点建设文化创意高地,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艺术品创作交易中心、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研学中心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心;引进知名艺术品创作团队和电商交易平台,植入工艺品创作、线上交易等模式,增强艺术馆及文化街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图丨东衡村文化商业街区(图源“一逸现场教学”)

东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项目入选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并上报国家试点。抢抓国家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机遇,成立工作专班,强化与财政、发改、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工作衔接,实时沟通项目动态,合力完成项目申报,2020年1月,东衡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通过国家财政部审批。示范园以“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为总目标,以创建“钢琴小镇”、建设美丽田园以及打造3A级村落景区为抓手,推动水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全域旅游提升农业价值链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强村带弱村、村村联动发展,实现以产兴村、以村带产、产村融合,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显著。目前,东衡村引进鱼菜共生、浙江省淡水研究所等项目,推动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注重提高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形成水产粮食休闲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钢琴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图丨高科技鱼菜共生示范区(图源“一逸现场教学”)

如果说公共艺术平台的搭建是让更多游客驻足停留,那么引育大咖创作则进一步丰富了文旅内涵。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德清积极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用传统文化非遗传承文化旅游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图丨德清县东衡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激发“种子效应”,不仅要“送艺术”,还要“种艺术”。当艺术在乡村中生长,一幅幅描摹“锦绣生活”的画卷不断铺展,一首首关于“文化振兴”的歌曲被放声歌咏,且还远远没有谱完……

面向未来,东衡村正以中国未来乡村先行者的角色站位,朝着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的目标阔步迈进。

乡村是生态文明的宝库,携带着生态文明密码和基因。如果不理解如何用生态文明指导生产、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那就到乡村来,它给人们提供了生态文明的模板。生态理念体现在乡村的各个构成要素之中,形成完整的乡村生态文明体系,涵盖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包括信仰、习俗在内的乡村文化等各个方面。从村落选址到村落形态,从民居建设到公共空间形成,从生产到生活,从民间信仰到乡村文化,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和利用自然的智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凸显出村落生态的重要性。

有权威专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远离了人类祖先所拥有的野趣盎然的生活环境,产生了种种文明病。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与自然生命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活,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青田县方山乡乡村文旅基地

2024年1月11日,阳光灿烂。浙江省旅行社协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乡村文旅示范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方山乡龙现村圆满举行。会上,来自浙江省各市的旅行社协会代表和与会部门负责人围绕青田方山旅游线路、研学线路、康养基地、旅游目的地等主题,从自身经验出发,以全面的眼光深入研讨和交流,发掘亮点与不足,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嘉宾纷纷踊跃发言,积极献策,全面助力提升方山乡旅游客流和规模。

图丨会议现场

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以山为名,因侨而兴,田鱼为盛,农遗驰名。方山乡是农业遗产的诞生地、华侨文化的发源地、 稻鱼共生的起源地、生态宜居的首选地,素有“华侨之乡”、“生态之乡”、“田鱼之乡、“农遗之乡”之美誉 ”,2005年,诞生了世界首批、中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批示:“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2022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召开,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作为农遗大会的主要参观点位,向海内外生动诠释了千年稻鱼农遗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专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等领导实地考察参观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

图丨青田县方山乡

近几年,青田方山乡充分挖掘农遗文化内涵价值,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建设乡村博物馆、乡村陈列馆群。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世界首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博物馆由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外聘教授、法国建筑设计师鲁伟先生设计,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主体建筑以鱼的灵动意象为造型,从空中俯瞰是一条鱼的形状,与遗产地内的山水林田村自然融洽,寓意着稻田养鱼天人合一的传统农耕智慧。

图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图源“丽水发布”)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设有学术报告厅、接待会客厅、数字农遗厅、临展厅等配套设施全面展示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渊源、生态模式、农耕技艺和文化传承与发展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窗口。在建设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的基础上,方山乡还充分利用民间力量,以侨引资,筹资了500余万元,将闲置的历史建筑特活化成了一座座承载乡愁的主题展馆,以“体验式”“浸入式”为特点,建成农耕、华侨、科普三大系列“小而精”的展馆14个,《有华侨与石雕陈列馆》、《侨乡货币馆》、《气象研学馆》、《农耕馆》、《票证馆》、《乡愁馆》、《清风馆》、《水利馆》、《侨乡竹文化展示馆》、《侨心向党家国情怀馆》,打造“展馆之乡”,丰富了“人文底蕴”及“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方山乡将乡村博物馆与农遗节点、研学基地、花园民宿、碧水鱼塘、串点成线”,形成一批可游、可看、可学、可体验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2023年1-12月,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农遗探寻线”入选全国农遗良品十佳旅游线路,“展馆之乡”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一个真正富有情怀、有温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强烈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图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奋蹄。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天尚集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精心策划、精准施策、精进项目,做优做美旅游产品,做实做细旅游服务,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全力以赴助力方山乡打造研游娱购全面发展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高地,走出一条“展馆经济”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共富之路,书写出更加壮美的青田新画卷。

作者:钟农法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